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網友推介我的新書

在網上看到有網友推介我的新書,甚感欣慰,作為作家,能夠獲得讀者的認同,即使只得一位,已是最大的成功感。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愛‧藍‧天
2010725日星期日
世界杯早巳告一段落,要談的亦早巳說過,不過世界杯期間,曾逛書店,買了本有趣的足球書,值得向球迷及非球迷推介.
初看書名的時候,有點抗拒,又是那些掛著通識的書名,坊間這些書名實在太濫,常給我有點混水摸魚,想承著新高中通識熱潮,吸人油水的讀本.
不過打開一看,發覺作者真的是個足球通,我兒時最喜歡的香港足球隊精工亦曾提到,不禁對這本書有點刮目相看.
我是個精明消費者,要我淘荷包買本書,定必試看書中其一單元,從目錄中見一篇文章十分吸引-足球顏色學:為什麼荷蘭是橙色兵團?作者提出一個問題,荷蘭國旗有藍白紅三色,為何球衣會選擇橙色?我身為荷蘭球迷,也給他難倒,正確地說,從未想過這有趣的問題.
書中不單提到荷蘭的球衣,更解釋了巴賽隆拿的球衣為何沒有廣告,這支打法細膩的球隊,球場可容納十萬人的西班牙勁旅,應是全球廣告客戶爭相拉攏的對象,為何球衣上只有UNICEF這個慈善團體的標誌,卻一個廣告也沒有,莫非巴塞真的財雄世大,對天方夜談的廣告費毫不上心?
一直以來,香港人對英格蘭國家隊都有點情意結,這可能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的緣故,足球早就給英國人引入香港這個昔日的漁村,另一方面,電視亦有傳播英超,球迷對英國球員特別熟悉,自然對國家隊多一點感情.可惜英格蘭國家隊又不爭氣,世界杯表現乏善足陳,令一眾球迷非常失望,曾有人提出過派出英倫三島的精英,讓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威爾斯的的球員,組成聯隊參加世界杯.不過問題來了,究竟這幾個xx蘭有什麼關係,她們不都是統稱英國嗎?若然全屬英國管治範圍的話,為什麼又會有不同的球隊代表出席世界杯.再想一去,開始有點混亂,究竟蘇格蘭,愛爾蘭,威爾斯是不同的國家,還是屬於地區?
英格蘭鍛羽而歸,傳媒曾提出讓曼聯領隊費格遜執掌國家隊帥印,不過你看完這本書後,你便會知道為何曼聯領隊蘇格蘭人費格遜在接受訪問時,一口決絶這個建議,斬釘截鐵地說這是沒有可能的!這緣於蘇格人和英格蘭人祖宗的歷史.
足球不單涉及兩地人的歷史和恩怨,亦涉及宗教,蘇格蘭兩支傳統勁旅,格拉斯哥流浪和些路廸
(懷疑傳媒因不懂CELTICS這個字的正確讀音,而誤譯這球隊的中文名稱),每次對戰,例必轟動,原來些路廸曾經清一色選用天主教徒為球員,而格拉斯哥則堅持不選用天主教教員,為何兩大宗教勢死水火,這是我曾經感到疑惑的問題,小時候曾於腦海中盤旋過,可惜當時無瑕探究,現在謎底終於給解開了.
另外對於中國國家隊,作者亦提到為何國足總不能像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達到世界級水準,相反,還每況如下,成為世界的笑柄,誠如作者所說,你未必一定要同意他的說法,因為這只代表他的想法,不過我看完這書後,就覺得比看本界世界杯賽事精采得多.

http://simon626.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25.html

網友推介我的新書

在網上看到有網友推介我的新書,甚感欣慰,作為作家,能夠獲得讀者的認同,即使只得一位,已是最大的成功感。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愛‧藍‧天
2010725日星期日
世界杯早巳告一段落,要談的亦早巳說過,不過世界杯期間,曾逛書店,買了本有趣的足球書,值得向球迷及非球迷推介.
初看書名的時候,有點抗拒,又是那些掛著通識的書名,坊間這些書名實在太濫,常給我有點混水摸魚,想承著新高中通識熱潮,吸人油水的讀本.
不過打開一看,發覺作者真的是個足球通,我兒時最喜歡的香港足球隊精工亦曾提到,不禁對這本書有點刮目相看.
我是個精明消費者,要我淘荷包買本書,定必試看書中其一單元,從目錄中見一篇文章十分吸引-足球顏色學:為什麼荷蘭是橙色兵團?作者提出一個問題,荷蘭國旗有藍白紅三色,為何球衣會選擇橙色?我身為荷蘭球迷,也給他難倒,正確地說,從未想過這有趣的問題.
書中不單提到荷蘭的球衣,更解釋了巴賽隆拿的球衣為何沒有廣告,這支打法細膩的球隊,球場可容納十萬人的西班牙勁旅,應是全球廣告客戶爭相拉攏的對象,為何球衣上只有UNICEF這個慈善團體的標誌,卻一個廣告也沒有,莫非巴塞真的財雄世大,對天方夜談的廣告費毫不上心?
一直以來,香港人對英格蘭國家隊都有點情意結,這可能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的緣故,足球早就給英國人引入香港這個昔日的漁村,另一方面,電視亦有傳播英超,球迷對英國球員特別熟悉,自然對國家隊多一點感情.可惜英格蘭國家隊又不爭氣,世界杯表現乏善足陳,令一眾球迷非常失望,曾有人提出過派出英倫三島的精英,讓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威爾斯的的球員,組成聯隊參加世界杯.不過問題來了,究竟這幾個xx蘭有什麼關係,她們不都是統稱英國嗎?若然全屬英國管治範圍的話,為什麼又會有不同的球隊代表出席世界杯.再想一去,開始有點混亂,究竟蘇格蘭,愛爾蘭,威爾斯是不同的國家,還是屬於地區?
英格蘭鍛羽而歸,傳媒曾提出讓曼聯領隊費格遜執掌國家隊帥印,不過你看完這本書後,你便會知道為何曼聯領隊蘇格蘭人費格遜在接受訪問時,一口決絶這個建議,斬釘截鐵地說這是沒有可能的!這緣於蘇格人和英格蘭人祖宗的歷史.
足球不單涉及兩地人的歷史和恩怨,亦涉及宗教,蘇格蘭兩支傳統勁旅,格拉斯哥流浪和些路廸
(懷疑傳媒因不懂CELTICS這個字的正確讀音,而誤譯這球隊的中文名稱),每次對戰,例必轟動,原來些路廸曾經清一色選用天主教徒為球員,而格拉斯哥則堅持不選用天主教教員,為何兩大宗教勢死水火,這是我曾經感到疑惑的問題,小時候曾於腦海中盤旋過,可惜當時無瑕探究,現在謎底終於給解開了.
另外對於中國國家隊,作者亦提到為何國足總不能像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達到世界級水準,相反,還每況如下,成為世界的笑柄,誠如作者所說,你未必一定要同意他的說法,因為這只代表他的想法,不過我看完這書後,就覺得比看本界世界杯賽事精采得多.

http://simon626.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25.html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香港與巴塞隆拿

西班牙捧盃,更多人視之為巴塞隆拿的勝利!西班牙正選十一之中,有七人來自巴塞隆拿足球會(包括世界盃前轉會的韋拿)。
當愈來愈多人高呼香港要跟中國進一步融合之時,不融合就會被邊緣化之時,巴塞現象是否值得我們反思?
當香港變得跟中國一模一樣,變成中國無數大城市的其中一個,香港還有甚麼價值呢?
巴塞卻不同,他們當然是西班牙家庭的其中一員,與西班牙的主體保持緊密的聯繫,但同時又保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性格,於是,作為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不會完全活在首都兼第一大城市馬德里的陰影之下,他不但沒有被西班牙的主流社會排擠,反而擴闊了自身在國際上的地位。我們會記得,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有個大城市叫巴塞隆拿,但誰會知道,法國第二大城市叫里昂?
於是,當我看見香港警察做事風格愈來愈像內地公安,當我看見內地富商在港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當我看見香港的豪宅變成的內地富豪的專利,香港不再是我認識的香港,不少短線的人更因此而沾沾自喜,我反而憂心不已!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梁文道提到我的作品

我的新書《跟著足球學通識》出版已有一個月,但坊間沒甚迴響,有點失望。然而某日看報,發現梁文道在文章中也提到我的新書(雖然印錯了書名,但應是手民之誤),甚感欣慰。素聞梁文道愛書如命,想不到連我這種名不經傳的作者,他也不放過,果然名不虛傳。
由於梁在內地的影響力,以致一些內地網站也有轉載,真的想不到啊!

梁文道:足球需要團隊,而非集體

【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最初它是匹神秘的黑馬,最後它卻成了被人嘲諷的陪跑份子,這支北韓隊在世界盃決賽週的命運也未免起落得太厲害了。就在葡萄牙以七比零的差距擊敗北韓的那天晚上,被認為是中國頭號「朝粉」的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雖然孔教授拒絕「朝粉」這個稱號)很憤慨地發表了一篇博客,指摘大家老把政治和足球混為一談的不是,堅持北韓之敗只是敗在戰術錯誤,與政治完全無關。

他說得對,北韓的確犯下了非常嚴重的戰術錯誤,對着世界排名第三的葡萄牙,它竟然敢打一場開放的進攻足球。被人連灌兩球之後,它不只不鞏固後防,反而急着進球,於是形成了更大的漏洞,最後血流不止,結局悽慘。

然而,這個錯誤是怎樣造成的呢?為甚麼北韓隊會放棄首場對付巴西時的保守打法,轉採有前無後的攻勢戰術呢?後來,我們才曉得其中一個理由是他們背後的眼睛。在第一場賽事裏面,北韓竟然能在足球王國身上取得入球,於是親愛的領導人信心大增,破天荒地批准現場直播,好讓北韓全國人民目睹祖國的驕傲。既有家中父老盯着瞧,北韓隊就不好意思龜縮了;再加上之前嚐到了小甜頭,這一回他們焉能不入虎穴?簡單地說,北韓確實輸在錯誤的戰術選擇,可是這個選擇的理由卻是徹頭徹尾的政治。換了第二個國家,每場球賽天天直播有如家常便飯,領導人和鄉親也不會不知深淺地把寶全都押在你身上,這種慘劇還會這麼容易發生嗎?換了第二支隊伍,每個球員都曉得天地之大,都明白國際一線球隊的真實水平,他們還會如此盲目地高估自己的能耐嗎?

最讓人意外的,是這支北韓隊的意志原來居然很脆弱;被人踢進兩球之後,後防潰散得比其他任何一支球隊還快。最後一場對着科特迪瓦,它甚至連隊形都保持不住,人人各自為政,防守線的漏洞就像窗花一樣,處處留空。為甚麼一個以精神意志見稱,以集體主義聞名的國家會出了這麼一支精神渙散陣式鬆散的球隊?北韓有本事叫十幾萬人演一齣精準如機器的《阿里郎》,卻不能讓十一個人互相配合彼此補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反觀它在政治上的死敵美國,不僅能在落後兩球的局勢下力挽狂瀾,還差點反敗為勝;甚至越打越緊密,完全展現出了團體運動的風格。美國難道不是一個標榜個人,散漫虛無的國度嗎?

最近讀高立的《跟着足球學通說》,才知道足球史上有「共產謎團」一說。所謂「共產謎團」,指的是冷戰時期共產陣營在各項運動上皆有出色表現,唯獨足球總是不能攀至頂峯。雖然蘇聯在 1960年曾經拿過歐洲國家盃冠軍,可當年西歐列強紛紛缺席,所以這個冠軍的成色未免不足。而且「更有趣的是,東歐集團最接近世界盃冠軍的球隊,都是出自若即若離的邊緣地帶,例如五十年代幾乎脫離華沙公約的匈牙利(蘇聯進兵匈牙利後,一眾球星離國,強盛的匈牙利從此衰落)、六十年代『布拉格之春』前後的捷克、七十年代團結工會開始崛起的波蘭」。更不用說最遠離蘇聯,相對獨立比較開放的南斯拉夫了。至於最緊跟老大哥路線的東德,它在多種單人運動上都能橫掃全歐;反而足球硬是比不上西德。這個謎團真的只是巧合?

恐怕不是。高立指出了足球這種運動的特點是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九十分鐘除了中場就幾不停頓。在教練不能時時下達指令的情況底下,規規矩矩,不懂得靈活變通的球員根本不可能打得太好。也許這就是「共產謎團」的答案了。
 
我們還可以深入下去,把一般人所說的「團隊」分成兩類;一類是機械的服從的,另一類則是有機的自發的;前者的基礎在於命令,後者的基礎在於合作。靠領導命令來運轉的團隊可以形成幾萬人一浪接一浪的人浪大會操,其動作絲毫不亂,宛如一體。可惜的是,足球畢竟不是萬人操,光靠服從和紀律是絕對撐不起一支好球隊的。

德國的麥士.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圖馬塞羅( Michael Tomasello)在《我們為甚麼合作》( Why We Cooperate)裏面把合作視為人類所有社會機制的基礎。他所說的合作細微而日常,從一個人為另一個雙手捧着東西的陌生人開門,到一輛車停在路上好讓行人穿越馬路,全是人類互動合作的好例子。這些行為都沒有及時利己的好處,也都沒有老大哥和任何更高權威的臨場指揮,可是人們照做不誤,而且還預期他人也會如此對己。一個社群的成員如果長期習慣並且善於這種互動,就算少了剛性的律則與領導的指示,他們也能在某些特殊情況底下隨機應變,合作互助。比方說天災來臨,他們可以迅速進入狀況,瞭解彼此長短,然後形成一套亂中有序的分工流程,該搬石頭的搬石頭,該跑腿的跑腿,不必亂做一團等人打救。

足球隊正是這種團隊的典型。圖馬塞羅指出所有的「社會遊戲」都要求參與者具備「角色中立」的能力。例如足球,一個人當前鋒但不必把自己的功能鎖死在前鋒的角色,一旦情勢需要,他必須立刻擔當起後防的任務;反之亦然。角色是存在的,可是我不必把自己限制在任何一個角色裏面。而「角色中立」則有賴於每一個隊員都有獨立判斷的腦袋,都有微調教練指令的自由和勇氣。球場上的變化無窮無盡,再周詳的部署也無法預估一切意外。球員們必須自己應變,而且衷誠合作。

可是,一個斬斷了所有人的橫向聯繫,只保留縱向階層關係的社會有可能孕育得出這種自發的合作嗎?更大的問題是合作不能沒有互信。一個球員有時候會故意漏掉一個經過腳下的球,因為他確信後頭還有另一個隊友,而他的機會要比自己更好。正如一個老人不怕自己過馬路,因為他相信每一個駕駛者都會當心在意。假如這個社會人人互相監視,每天都得提心吊膽地提防他人,合作又該從何說起呢?前東德的情報機關「史塔西」可以把五十分之一的國民發展成線人,不過他們就是不能在綠茵場上擊敗西德。

所以我們不該問為甚麼崇尚集體主義控制對外交流的北韓會打不出球場上的團體戰;因為一個凡事依靠上級指示,把個人消融在集體之中的國家恰恰是不可能踢好足球的。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世界盃啟示錄

世界盃曲終人散了,一屆沉悶的賽事,不過也讓人有一些啟發的。
一‧正如NBA的魔術手莊遜說過,贏取冠軍要靠三樣東西:防守、防守和防守。這在足球似乎也通用,阿根廷有前無後的打法,結果遭遇大敗;西班牙的控球的確很好,但也是歷屆入球最少的冠軍隊;荷蘭摒棄了進攻式足球,反而能相隔22年後再入決賽;決賽是史上其中一場最污穢的決賽,破紀錄的不是入球量,而是球證出示紅黃牌的數字,荷蘭球員的穿心腿,令一向欣賞荷蘭的我也搖頭不已。
二‧大家似乎忘記了,世界盃是一項短途賽事,最多只踢七場,跟聯賽的數十場不可同日而語,而且緊接漫長的球季之後進行。歷史也顯示,不少球隊主力,在聯賽已筋疲力盡,在世界盃已成強弩之末,相反,在世界盃表現一鳴驚人,後來在聯賽卻不再有驚喜,因為兩者的性質有別,於是,競爭最激烈的英超,大部分球員表現皆未如理想,反而平均水準較遜色的德甲,競爭較低,又有歇冬期,球員反而有好表現。最極端的例子是02年的朗拿度,由於養傷一段長時間,在世界盃可以逸待勞,射入自70年以來最多的8球紀錄。
這種情況其實在棒球界也一樣,公認水準最高的美國MLB,在世界經典賽(相等於棒球界的世界盃)卻沒甚表現,不要說美國,連擁有大量美國職棒球員的多米尼加、波多黎各也令人失望,頭兩屆的決賽隊伍(日本和古巴、日本和韓國),美國職棒球員十隻手指數得晒,但我們會說日本職棒賽力更勝美國嗎?當然不會。
所以大家或許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世界盃已不是世界最高水準的足球賽了,其平均水準已被歐聯超越。世界盃的重要性,更多源於其四年一度,因此大家覺得更珍貴。
三‧有重心的球隊表現往往表現較佳,因為不用培養默契,於是,我們可見西班牙有七位主力來自巴塞,德國近三季成績都比我們預期好,正是因為不少球員來自或曾効力拜仁,英格蘭成績較佳的時期,就是以曼聯球員作主力的時期。《足球小將》式由各隊一兩位精英組成的球隊,只是「明星隊」,卻不是爭標的理想組合。
四‧青訓還是最重要的,當英超球會只懂花錢買球員,國內還哪有年輕球員可接班?西班牙和荷蘭擁有成功的巴塞及阿積士青訓系統,因此出色球員源源不絕。
五‧當決賽是由阿積士系統球員出戰巴塞系統球員,全世界有一個人最高興,他就是曾効力這兩隊,並為其後來發展出力甚多的球王--告魯夫是也。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加爾文派是新教教派

資深球迷會知道,過去荷蘭往往與內訌、將帥不和及球星勾心鬥角等,結下不解之緣。……究竟荷蘭和西班牙那一隊會歷史性奪得世界盃?本欄見報之時已揭曉。有人亦從荷蘭文化深層結構,去解釋這個內訌不解之謎,說這源於荷蘭工人階級的獨有文化,他們喜愛辯論和拗頸,因為他們大都信奉天主教中的卡爾文教派,而這個教派叫信徒自己去讀經,而不一定要通過僧侶來求道。
結果養成荷蘭人一種喜愛挑戰權威的性格。球員永遠七嘴八舌,對球隊的戰術和踢法指指點點。」--蔡子強的《荷蘭內訌傳統》
在7月12日《頭條日報》,蔡子強分析荷蘭歷來內訌歷史,深入淺出,實在是令人獲益良多,但問題是,蔡子強說荷蘭人大多信奉天主教的卡爾文教派,似乎有點問題,以我所知,卡爾文教派是屬於新教(即基督教)而非天主教,當年荷蘭人要脫離西班牙獨立,其中一個原因正是由於西班牙是天主教國家,在當年的北方省(即今日荷蘭一帶)迫害新教徒。以蔡兄之博學,應該不會不認識這段歷史,想必是一時手民之誤而已。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寫在世界盃決賽前--荷蘭與西班牙的歷史宿怨

決賽兩雄出台後,我等了幾天,都不見有傳媒講到荷蘭與西班牙的歷史關係,那只好由我來說說吧。
看地圖,荷蘭與西班之間隔了比利時和法國,很難看出兩者曾是一個國家。話說在中世紀之時,低地國家有很多諸侯領地,到了十六世紀初,他們都被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統一起來。
1556年帝國皇帝卡爾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退位,將西班牙和低地(被稱為北方省)分給他的兒子腓力二世,將奧地利等其他地區以及哈布斯堡王朝正統分給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從此,北方省就屬於西班牙王國。
但是,低地和西班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不計種族和語言,單單是宗教已令兩地之間出現鴻溝。西班牙是天主教國家,而北方省卻信奉新教,何況西班牙國王厲行中央集權,與北方省崇尚自由的風情大不同。1568年,由於西班牙國王的中央集權和對新教的迫害,北方省終於爆發反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戰爭。1579年,北方省中的七省(即現在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區域)成立了烏得勒支聯盟,共同反對西班牙統治。經歷多年慘烈的戰爭,直到1648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才簽訂《明斯特條約》,承認低地的獨立。
爭取獨立時,荷蘭人邀請奧倫治親王「沉默者」威廉一世領導革命,獨立後成立的共和國,國家元首(護國主)也一直由奧倫治家族擔任。奧倫治,英文就是Orange,所以橙色在荷蘭一直有特別的地位,在共和國時期,國旗一直採用橙白藍三色,後來才因橙色不易辨識而改為紅色。而荷蘭國家隊的顏色,也正是橙色!今天荷蘭身穿橙衣與西班牙爭逐世界足球王者寶座,也算是跟獨立歷史作呼應吧。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體育與禁慾

世界盃決賽舉行在即,又有傳媒拿禁慾的來大做文章!屆屆做一次,真係你唔悶我都悶。
大佬!美國洋基隊的棒球教頭史丹格(Casey Stengel)早在50年代已講過一句名言「球賽前夜與女人在一起,對球員表現無害;整夜不睡去找女人,那才有害。」真係一錘定音,仲有乜好拗?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致盧峯:球星為何貨不對辦?

大家試想想,一位領取高薪的員工,每天為了保住這份厚職,日日埋頭苦幹,盡忠職守,終於完成使命,以為可以休息一會之際,卻接獲通知要去做義工,還是一份要求極嚴苛,可不能有半點閃失的工作。諷刺的是,即使那人把公司指派工作做得妥妥當當,甚至公司老闆也讚不絕口,但只要他做義工時表現欠佳,即時被認為不值得領取高薪,這是不是有點奇怪呢?

對!以上正是當今足球明星的寫照,這些球星,的確領取令人眼紅的薪金,但他們有否像美國NBA球員那樣,一簽長約便擺爛呢?看看朗尼、C朗、卡卡和美斯在球季的表現,大概沒有人敢說他們物非所值吧。對於付鈔票給他們的球會來說,應該也不會有怨言。
但問題來了,當他們已經盡了「職業道德」,完成了自己受薪的使命,在球季後,他們還要為國出征,參與可能是世界上最激烈的賽事,我們卻以其薪金來衡量他在這份「非受薪」的工作,而且反過來影響了他們工作上的評價,這不是本末倒置嗎?例如蘋果專欄作家盧峯便寫道:
「原來最大的投機泡沫或貨不對辦的不是豪宅、科網股、荷蘭鬱金香、次按票據,而是所謂的超級足球巨星。
這是看過今屆世界盃大部份比賽後最大的感覺。
葡萄牙的C朗拿度,阿根廷的美斯,巴西的卡卡,英格蘭的朗尼,西班牙的費蘭度托里斯,法國的列貝利等,位位身價都以千萬歐元計,位位的年薪都在八位數字以上。若再加上各種各樣的贊助、分帳收入,他們一年的收入比大部份職業足球員二十年的足球生涯加起來還要多一大截。……可是在世界盃的賽場上,這些超級巨星的表現卻不過爾爾。……我不知道超級巨星的身價是如何定的,唯一知道的是他們的表現與薪酬收入不相稱!!」
很奇怪信奉市場經濟的盧峯會這樣說,在自由市場之下,一個球員假若貨不對辦,應該很快便在市場消失了。這些球星能夠獲得眾多球會垂青,自然有其價值。
不過,即使他們再高薪,他們也是人而已,我們不能把他們視作超人,例如朗尼,受傷之前,幾乎曼聯每一場賽事皆披甲上陣,到了季中我已在想,他怎能捱到季尾?要求他整季都保持佳態,又是否有點強人所難?這還不計他要到一個全新的環境,與一班新的夥伴建立默契。
或曰,昔日比利、碧根鮑華、馬勒當拿為何又可以在球會及國家隊賽事皆表現出色?然而,今天球會賽事的頻密程度絕非當年可比,而激烈程度及對體能的要求,兩者更不可同日而語。
這正是現今足球的詭異之處,球員既要為球會賽事疲於奔命,又要為國家隊効命,蠟燭兩頭燒,當然更容易燒盡。反觀美式運動如NBA、棒球及美式足球便沒有這問題,即使NBA球星也要打奧運和世界賽,但這項賽事競爭比不上NBA,而且季中又不用徵召踢甚麼熱身賽,燃燒的速度也明顯比足球員慢。美式足球不但沒有甚麼國際賽,而且幾乎硬性規定每周打一場,就是為了保護球星。
作為一名球迷,當然希望看到精彩的賽事,對朗尼、美斯、卡卡加C朗合共在世界盃只入1球(還要是對北韓)也感到納悶。但看到他們一周往往踢兩場賽事,由8月踢到6月,也知道這些錢的確不易賺!若他們在為國爭逐光榮時,也能有水準以上的演出,那是Bonus,而不是M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