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談談膠鏡風波

先旨聲明,不是「鏡粉」,不是「薑糖」,也不是「膠粉」(其實應該無呢個Term!),只是路過搭兩嘴,以旁觀者講兩句(但不代表完全客觀,其實有誰可以完全客觀呢?)

說「鏡粉」不接受批評,一批評便討伐人,那未必是事實的全部,至少我見周啟生 也有批評,但卻能「全身而退」,一方面你可以說周啟生批評得好有技巧,但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說周啟生是正面的,有建設性的批評。

現在有一班KOL,正在Spin一種方向,就是黎生的是批評,而「鏡粉」的則是批鬥,然後簡單二元化說成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對戰。

但世事是否如此簡單,究竟甚麼是批評,甚麼是批鬥呢?在我眼中,黎生的說話更像是情緒發洩式的批評(如果不是謾罵的話),相反,部分「鏡粉」(當然不是全部啦,我亦不可能睇晒)的留言,一樣是跟黎生盧小姐討論或辯論(是否客氣則是另一回事),肯定比黎生的「WTF」或「係咪Short咗」更像是批評。

我始終不明白,為何名人KOL的「WTF」或「係咪Short咗」是批評,但網民跟他理論就全變了批鬥,或者你同我講,批評是名人KOL的專利吧!

或者試試,把所有名字去掉,或許看事情會更清楚:

情況1

A君講一些說話,沒有針對其他人;

B君覺得唔啱聽,在網上爆粗罵A君,又話他Short咗!

如果你認為B君有的言論自由的話,那麼請看情況2

B君講一些說話;

C網民覺得唔啱聽,在網上罵X君!

如果情況1B君有言論自由,那麼情況2C網民都應該有言論自由吧?這應該是很簡單的邏輯,為何只要B換成是泥鯭,或A君變成姜濤,有些人便會有不同的看法?大家不是經常把「對事唔對人」掛在嘴邊嗎?

還有,又人刻意帶風向,指網民的手段,猶如政府用各種手段扼殺言論自由空間(剛好這段期間又爆發尊子被Cut專欄事件),又是完全的偷換概念,擁有權力的人,可以用或明或暗的手段去對付異己,但網民哪有這種權力,他們唯一的權力,就是網上為自己喜歡和支持的人發聲,然後便會妖魔化成「獨裁者」,難怪要他們唯一發聲的渠道也扼殺掉,經常說甚麼「雞蛋與高牆」,當面對政權時,KOLs讚揚網民是雞蛋,當面對KOLs的時候,網民又變成高牆了,真係「公就你贏字就你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