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Tiger Woods為陳冠希平反

年多前的陳冠希事件,人言人殊,有人認為他不道德,有人認為是私人事,有人認為偶像要豎立榜樣……
但有一個論點,香港傳媒幾乎很一致,就是當陳冠希說:「I will be away from Hong Kong entertainment indefinitely.」大家都把「Indefinitely」解讀成「永遠」退出香港娛樂圈,後來他在某節目堅稱「Indefinitely」不代表永遠,可長可短,但傳媒絕不賣帳,不是指他反口,就是認為他捉字蚤。
好了!想不到Tiger Woods事件竟然為陳冠希平反,因為誹聞及家庭糾紛困擾,Tiger Woods宣布「After much soul searching, I have decided to take an indefinite break from professional golf. I need to focus my attention on being a better husband, father, and person.」這次可沒有人相信他會「永遠」退出高球壇,預料不久後他復出之時,也不會有人指他反口,甚至部分香港傳媒都指活士「暫別」球壇。
是當日香港傳媒理解錯誤,還是今天全世界傳媒出了問題?相信情況清楚不過。
同樣是「Indefinitely」,為甚麼兩人獲得不一樣的解讀?是不是有傳媒故意這樣去理解,從而想取得他們想要的「劇本」?無論傳媒還是香港人,是否都應該反思?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香港真的「國際化」?

香港人經常自稱國際都市,不錯,香港人對Paris Hilton或曼聯的新聞的確很熟悉,對歐美股市匯市也肯定瞭如指掌,然而,這樣就真的是國際化嗎?
近期全球矚目的哥本哈根會議展開,會議有可能影響地球未來的氣候變化,甚至人類的前途,可惜香港人繼續漠不關心,只留意柴九哥能否奪得視帝寶座。
市民如是,連報章也如是,在哥本哈根會議前,全球44個國家的56份報章,以《期待政治家的正確選擇》為題的共同社論,呼籲各國領袖「做出正確抉擇」。參與發表共同社論的56份報刊中,有來自亞洲13個國家及地區的16份報章、歐洲17國的20份報章、非洲8國的11份報章、北美3國4份報章,以及中南美洲4國5份報章。包括內地的《南方都市報》和《經濟觀察報》及台灣的《天下雜誌》,而香港連一份也沒有。
在如此盛事之上,香港幾乎零參與零投入,我們經常嘲笑內地和台灣國際視野不足,請反躬自息,自己究竟有幾關心這個世界?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為甚麼東亞運沒意義?

東亞運快將展開,主催此事的霍先生,大概也心情興奮,正準備站出來攞威了。
可惜,容我來潑潑冷水:對大部分香港人來說,東亞運是沒有意思的。而對整個東亞的公民來說,東亞運根本就是Nothing?
為甚麼東亞運沒意思?人家東南亞運動會不是也關起門成為當地的體育盛事嗎?只能怪東亞獨特的體育結構了。
一般而言,除了羽毛球、拳擊、藤球之外,東南亞國家在大部分比賽項目都屬二三流國家,他們在奧運以至亞運,都沒有機會爭奪獎牌,所以東南亞運動會,正好讓他們有爭取獎牌甚至金牌的機會,而且好歹也叫「東南亞冠軍」,聽起來也自我感覺良好,何況這些國家實力接近,處於同一Level,即使水準不高,至少競爭會較激烈。
但東亞運卻不同,因為亞洲體育最強的三個國家都在東亞,於是整個格局跟亞運會沒有太大分別,只是沒有了中東諸國,水準差距更大。前三名往往還是由東亞三雄瓜分,對於這些國家來說,他們的目標是奧運,亞運也未必看得上眼,何況是所謂的「東亞冠軍」?
然而,對那些體育三流國家或地區,如港澳、蒙古及關島等, 要爭逐獎牌只比亞運機會大一點點而已,惟一好處可能是排名前一點,但一個東亞運第五名真的比亞運第八名更有價值嗎?我真的有點懷疑。
於是,我們往往看到一些情景,亞洲三強派二線選手又或是無心戀戰的一線選手,但依然輕易拋離其他選手,其他地區選手雖努力卻仍然差太多太多。比賽兩極化的情況比亞運更明顯,部分賽事(如跳水〉更往往成為表演賽般毫無競爭性,這樣的賽事,究竟有何觀賞價價?
所以,我想來想去,東亞運最大價值就是讓那些沒機會主辦大型賽事(如港澳),一嘗當主辦國的滋味,花那麼多錢只為一些虛榮,是否值得,我實在懷疑。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關於高鐵的爭議

最近香港又起爭議,這次主題是高鐵。
其實關於高鐵,大家所知的不多(包括我),所得資料大概不離造價600億、菜園村部分居民反對、選址西九不妥等……本來沒有有調查就沒巿發言權,不過在香港,人人都可以扮專家,人人都可以在所知不詳的情況下發表意見。
關於此問題,你可以選擇支持,可以因造價太貴、香港不需要高鐵等理由去反對,但有一個觀點,我卻認為不妥:就是高鐵只照顧市區人利益,不理會新界人利益。
當然,高鐵選址西九,經過新界卻不設站,以上指控表面證供的確成立,但請理性地看,由於地利之便,新界北部鄰近深圳,要到深圳坐高鐵其實很方便,因此,高鐵並非忽略新界人的利益,而是新界人北上已很方便,所以新高鐵就將注意力轉向市區的居民。
換一個角度看,即使高鐵選址錦上路,相信不少元朗、上水粉嶺居民,仍會選擇到深圳乘高鐵。但對於市區的人來說,誰會到錦上路坐高鐵?當然你會說坐港鐵前往時間差不多,但一個九龍人坐的士去西九,不過幾十元,坐的士去錦上路要多少錢?換言之,選址錦上路,市區人不方便,新界人不會用(當然這只是一般而言),還不計高鐵加速要時間,錦上路出發,還未加速就到深圳要減速,那起高鐵來幹啥?
當然,又有人包拗頸說,指責高鐵益不了新界人,只方便市區的人,是漠視新界人利益,所以不應該起!那麼我又要問,當日起西鐵,是方便新界人出市區還是方便市區人到元朗食老婆餅?起將軍線,是方便將軍澳居民上班還是方便其他人去電視城探班?難道我不是新界西及將軍澳居民,不能受惠就反對?有些事情,總要看整體吧,不能對我沒著數就反對吧!
香港很細,新界人隨時可以搬到市區,市區人也分分鐘變新界人,反對高鐵可以有一萬個理由,請不要用這種聳人聽聞、惟恐天下不亂的藉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