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由《神打》到《醉拳2》 細數劉家良電影

近日因事看了劉家良導演的多套作品,在此跟大家總結一下:

《神打》(1975)

《神打》當年很賣座,也令汪禹成為大明星,但現在回看,拍得頗粗糙,就是講汪禹不斷扮鬼扮馬呃人!當然汪禹演這種小子角色的確很討好,遠勝成蟲。全片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林珍奇,有七分像李若彤,靚爆!

現在回看,《神打》將諧趣動作加入武打之中,比《蛇形刁手》及《醉拳》還要早,堪稱是諧趣功夫片的開山之作!

《陸阿采與黃飛鴻》(1976)

《陸》片是劉家良的第二套電影,比前作明顯完整得多,功夫場面也更可觀,劉家輝演少年黃飛鴻英氣十足,陳觀泰 演一代宗師也很有氣派。

還有,《陸阿采與黃飛鴻》有一大段練功的描寫,都是後來諧趣功夫片如《蛇形刁手》及《醉拳》的必備元素,這樣說來,這部片便更有歷史意義了!

《少林三十六房》(1978)

劉家良眾多電影之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這一部《 少林三十六房》。

電影很簡單,本來劉家輝飾演的劉裕德,本是一介書生,後來協助老師對抗清廷,結果連累全家被殺,他幾經艱苦,終於投奔少林寺,成為三德和尚。

中段則是講述他從最初級的第三十五房開始練武,整個練武過程接近45分鐘,充滿奇觀式的趣味。

最後一段,則是他下山,先救了洪熙官,又收了童千斤、陸阿采、舂米六為徒弟(奇怪,點解無方世玉同胡惠乾?),之後大家合力行刺清朝的走狗。

故事雖簡單,但全片十分緊湊,沒有太多冷場,中段的練武固然可觀,三節棍對柳葉刀一場尤其精彩,反而最尾的幾場打鬥較遜色。而更令人投入的是前段講述百姓受官員欺壓,令人看得心戚戚然,特別是漢人說著「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怎不叫人無奈呢?

看完本片,也令人對少林俗家弟子如洪熙官等人的事跡更感興趣,究竟哪些是真實,哪些是傳言,哪些是影視加油漆醋呢?實在令人好奇。

還有,我一直以為少林十八銅人是來自本片的,原來搞錯了!

《螳螂》(1978)

本片於1978年推出,亦即是與《少林三十六房》同一年,但受注目度卻差得遠。

本片卡司也很不劉家良,沒有汪禹,沒有傅聲,沒有惠英紅,劉家輝只是客串,主演是姜大衛和黃杏秀。

電影以「螳螂」作招徠,不過只在中後段出現,故事其實好簡單,就是過完一關又一關,然後姜大衛學會螳螂之後,又過完一關又一關……其實有點打機Feel的。

不過,電影的結局是有點搲頭的,或許有人會覺得破格吧,但卻覺得很突兀,根本沒有這個需要。

《中華丈夫》1978

《中華丈夫》主演的除了劉家輝,還有水野結花,亦有倉田保昭。

起初還以為是「中華丈夫」是指中華的大丈夫,即是《精武門》那類型,後來才發現片中是「丈夫」真的就指「丈夫」!

劇情很簡單,主要分成兩段,前段就是劉家輝與水野結花這樣新婚夫婦不斷以中日武功較量,後半段則是日本各派高手挑戰劉家輝,所謂劇情其實就是旨在帶出一場又一場的打鬥。

不過片中的所謂日本功夫,很大程度是我們華人眼中的「日本功夫」,完全從華人的角度出發,有失偏頗。

另一有趣之處,是片中的日本人罕有的不是壞人,打鬥也只是因誤會而起,最後大家都識英雄重英雄,不知是否因為想打入日本市場的關係?總之這種描寫,是功夫片中較少見的。

老實說,劇情根本沒甚麼好評,不過武打尚算可觀就是了。

《爛頭何》1979

近日看過的幾套劉家良 電影之中,以這套《 爛頭何》最失色,卡司其實不俗,汪禹配劉家輝,羅烈演奸角,還有惠英紅客串。

大概受到同期的諧趣功夫片所影響,此片的動作不再是硬橋硬馬,而多了點花巧。可惜幾場刻意「玩嘢」的動作場面,包括對戰殘缺人一場,以及對戰「江南七苦」一場(呢場難睇到呢!仲要鬼咁長!)都不好看,看得出劉在這個潮流下有點進退失據。加入清室皇子爭位的背景卻又不深入,故事還要完得奇奇怪怪!

也不是完全沒有亮點,有幾場打鬥設計得幾好睇,特別是最尾一場五人大混戰,十分悅目,只可惜未能夠彌補前段的失敗吧。

《瘋猴》1979

《瘋猴》的主軸還是武俠片常見的報仇雪恨和除暴安良,不過這是1979年的電影,自然也加入了「諧趣功夫」的元素,不再那麼硬橋硬馬,而多了一些看來較花巧的功夫,不過全片喜劇元素並不多,可能是劉在轉型和堅持之間游移不定吧。

不過,近期看過幾套劉家良的電影,這一套倒是較可觀的,故事完整之餘,劉家良初段的醉酒闖禍和中段的落難落魄也描寫得不錯,劉家良這次佔戲頗重,沒有了那種意氣風發的牙擦味,反而多了點人到中年的內歛,個人認為演得不錯。

不過,真正的主角其實是小侯(侯耀宗),身手了得,樣貌乍看有點像後來的李連杰,近看又變成太保!最後也沒有紅起來,後來專注幕後,那個年頭也太多這種「功夫小子」吧。

還有,年輕時的惠英紅,其實幾嗒得杯落。


《長輩》1981

電影劇情是完全不通的,根本就是搵戲來做。武打場面不是不好看,但要說哪一場特別精彩難忘,又好像沒有,其中惠英紅與小侯深入敵陣一段,更是為打而打。

全片除了武打之外,重點是惠英紅大鄉里出城而引發的東西文化衝突,以及惠英紅年紀輕輕卻是劉家良及小侯的長輩,帶出一些輩份的身份錯置,但兩個重點皆十分表面兼到喉唔到肺。然後幾位真正「長輩」出馬(包括曹達華),又似是帶出笑料為主。

於是全片就是惠英紅「個人表現」了,又露肩又露腿,的確很養眼!而惠英紅演來也自然討好,但真的好到可以拿金像獎首屆最佳女主角嗎?還是那個年代,真的很少女演員孭飛的電影?

《武館》1981

作為影響以後無數功夫電影的一部作品,劉家良的《武館》自然有其可觀之處,而且即使數十年後觀看,也不會覺得很陳舊過時。

一開場的舞獅戲已經先聲奪人了,然後有一點點輕鬆情節,算是一個抖氣位,但又不會破壞全片的風格主調,麥德羅的角色有點浮誇,但也正好襯托劉家輝(飾演黃飛鴻)的逐漸改變。

然後戲院的追殺戲也很緊湊,當然最可觀的還是最後劉家輝與王龍威的一場巷戰,完全展現南北功夫的特點,絕對是功夫片的經典場面。

《十八般武藝》1982

最近才第一次看劉家良導演的《十八般武藝》,電影拍得一點也不好看,看的時候也奇怪,為何我對本片全無印象呢?

後來翻看資料,本片在1982年的票房仍排第十,看似不錯,但在當年的矚目「賀歲片大戰」中敬陪伴席,相信邵氏一定很不滿意。

那年賀歲檔,此片敗給《最佳拍檔》當然是預料之內,不及成龍的《龍少爺》也很正常(雖然本片拍得很差),但票房竟然不及李連杰的《少林寺》(那時鬼識李連杰),還要輸一條街,也可說是一敗塗地了。而《十八般武藝》已幾乎出盡劉家班的人馬,劉家良、劉家榮、劉家輝、惠英紅、小侯等等,連傅聲也有客串,票房仍是差強人意,似乎也預視劉家良和邵氏的衰落了。

電影最大問題是,有時嚴肅,有時又胡鬧,想討好那個時代的觀眾(即是又要笑又要打),結果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夾硬加傅聲一角,後來引突然人間蒸發,令整部電影變得鬆散,只剩下部分打鬥場面較可觀而已。

《御貓三戲錦毛鼠》1982

都說劉家良在八十年代逐步走下坡,但近日連續看他的多部作品,更感到他真的無以為繼,之前的《十八般武藝》水準已一般,這部《御貓三戲錦毛鼠》是更退一步,全片胡鬧又不好笑,展昭與白玉堂不斷鬥嘴,只覺非常煩擾,連惠英紅也變成只懂潑火的八妹,完全不討好。

這次找來電視紅人鄭少秋飾演展昭,還有肥肥客串,但感覺與劉家良的作品格格不入,TVB化的結果是不倫不類。

於是,全片只剩下兩個賣點,第一,劉家良式的武打,場面設計依然用心,第二,傅聲生鬼的演出。其他,都不甚可觀。

《五郎八卦棍》1984

《五郎八卦棍》是傅聲的遺作,也是邵氏最後一部片廠式的功夫電影,而劉家良無疑很用心去拍這部作品,但出來的效果卻不是很令人滿意。

單是片初那場金沙灘之戰,便拍得很慳水慳力,完全沒有千軍萬馬的感覺,看來是在欠缺資源下限米煮限飯。

由於傅聲意外過身,他的戲是突然沒有了,也令電影有欠完整。

而最後的一場大戰,武打設計無疑很可觀,但那些和尚打甩對手棚牙的場面其實頗肉酸。

當然,中段五郎為國賣命,卻反被指賣國一段,是拍出那種悲涼味,最後化悲憤練成五郎八卦棍也甚有看頭。

而五郎悲嘆「你想要忠,但國家不讓你忠」,現今看來,更是令感到無奈 !

《醉拳II》1994

有些電影,初初睇的時候覺得幾好,但事隔幾年睇番,會發覺完全唔掂,成龍好多電影都可以歸入此類。

記得當年睇《醉拳II》,覺得有連場激烈打鬥,目不暇給,其中幾場仲玩盡個布景,打得好精彩!中間又加插笑料,總之睇完雖然唔係拍爛手掌,但都係覺得抵睇嘅。

但近日睇番,原來好低能,首先成龍個角色好唔連貫,有時係低能仔,有時又變成大英雄大宗師咁,跟住轉頭又變低能仔。而且電影以醉拳作招徠,但其實只有一場打醉拳,最後一場雖然有飲酒,但全無招式,只係飲完酒壯膽之後拚死去打而已,根本唔係乜嘢醉拳。

而且本片大概受到《黃飛鴻》的影響,刻意加上民族意識,於是鬼佬一定係奸,華人幫外國嘅都係奸,而其他中國人個個正氣凜然,表面得好誇張,比《黃飛鴻》差咗好多班。

於是全片唯三可觀嘅,就係盧惠光嘅腳法,梅艷芳嘅搞笑演出,同埋前頭幾場劉家良庠嘅打鬥。成龍?當年幾十歲仲扮小子,真係難頂到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