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冬季奧運獎牌榜的迷思

溫哥華冬季奧運正如火如荼,相信不少人皆看得很投入,不過大家有否發現,今屆奧運大會的獎牌榜計算方式跟北京奧運不同,後者是先計金牌多寡,再計銀牌,最後是銅牌,但前者則是先計算獎牌總數,然後才計金牌。
這種差異,在北京奧運已凸顯出來,當時官方計法看重金牌,因此中國排名第一,但美國傳媒的計算方法卻著重獎牌總數,因此美國還是第一,那時不少人認為美國輸不起,因此刻意在獎牌榜做手腳。其實有留意過去多屆奧運的人都知,美國傳媒一向都是先計獎牌,不過早幾屆美國無論金牌及獎牌皆位居首位,因此計算方法的差異才沒被發覺。
今屆冬奧,美國傳媒當然繼續依據他們的傳統,但官方也重總輕金,大概是因為加拿大是主辦國,而加拿大一向受美國影響,因此沿用美式計算方法。
其實金牌也好,獎牌也好,都不過是數字遊戲,十幾廿年後誰會記得(正如大家說得出1956年奧運獎牌榜或金牌榜首位是哪個國家嗎?), 不過卻反映出中美兩國的文化差異,美國人認為,能拿冠軍當然好,但能站上頒獎台,已經是一項成就,因此我們經常可見,不少美國選手,即使是熱門,但失手只得銀牌,在頒獎台上一樣笑容滿面(當然,這只是概括印象而已,以下的論點也一樣)。最印象深刻的是80、90年代選手小雲雀伊雲絲,92年奧運,她在女子800米是世界紀錄保持者,也是衛冕冠軍,但失準丟掉金牌,但在台上她依然笑得燦爛,不知就裡的人,大概會以為她贏得金牌。
中國卻是另一極端,當然,任何地方的選手都希望贏得冠軍,大熱倒灶時傷心也不足為奇,但相信沒有太多國家(我只想到韓國)會像中國選手那樣,把金牌看得那麼重,重得即使爆冷贏得銀牌,也不會慶幸超額完成任務,而只會慨嘆為何只差一步。以今屆冬奧為例,中國女子冰壺隊表現不俗,執筆時已打入四強,不過其加籍教練丹尼爾在初賽敗於俄羅斯隊時卻怒不可遏,他認為,中國選手在比賽中缺少應有的激情,她們把冰壺運動當成一項工作,只想拿金牌,她們並不熱愛這項運動,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這正是問題所在,我不否認中國選手真的很努力,可能是全世界最努力的,而且毫無疑問,在可見的將來,中國選手將繼續在奧運及大小賽事上揚威,但中國選手參與運動,很多不是真正喜愛這種運動,而是因為要拿金牌,從而取得名與利,這一種心態下做運動,是運動的真義嗎?我實在有點懷疑。

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Grace under pressure

上周費達拿奪取個人第十六個大滿貫男單冠軍,令本來已高達雲端的聲望更上一層樓,幾已達到天堂之門,人人都把費達拿捧上神枱!
連ESPN也加入造神運動,其網站以「Grace under Pressure」來形容費達拿,要知道,這是大文豪海明威最愛用來形容筆下英雄的字眼,美國人一向以之形容棒球明星狄馬喬(Joe DiMaggio),這位大球星,不但是瑪莉蓮夢露的前夫,也是美國人至愛的英雄!ESPN讓費達拿享有同一「形容詞」,可見美國人也對這位瑞士球星推崇備至。
Grace under Pressure,在壓力下一樣保持優雅的姿態,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卻不是最困難的事,畢竟費達拿很幸運,他天才橫溢,而且網球生涯沒遇上太大的傷病,同期又幾乎沒有同一級數的球星(拿度的實力不比他遜色,可惜在如日中天之時,卻遇上傷患),讓他得以打遍天下無敵手,在這種所謂「壓力」下,能保持優雅,其實未必如想像中難。
相反,一名球員如能在遇到重大挫折,例如遇上大傷患,例如遇上猶如攀不過的大山般的對手,一樣可以保持優雅姿態,那才是最最最困難的事!不過大概終費達拿的網球生涯,我們也不會看到這種情況。
如無意外,費達拿生涯可取得二十個以上大滿貫錦標,攀上網壇的珠峰,但若果拿度可以克服傷患,甚至重演「費達拿殺手」的名銜,更會贏得我的敬佩!
還有,「英國有多久沒贏過大滿貫,是否十五萬年?」這句話若出自威廉斯姐妹,相信已被不少罵為沒有家教了!不過出自神的口,大家便可以完全不當一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