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運動版圖介紹我的作品

自從《奪標》光榮引退以後,香港便甚少綜合性體育雜誌了,近年的雜誌《運動版圖》自是較成功的一本。此雜誌內容也十分豐富,還包括體育書籍介紹。
最新一期《運動版圖》,便介紹了我的新書《跟著足球學通識》,而且評價不俗,畀分達4粒半星(滿分應該是5粒啩!哈哈),其中一段介紹是這樣的:「再次證明足球不是『一係入一係唔入』咁簡單,以小看大就是這麼一回事」,這也的確是小弟寫此書的宗旨,難得有人認同,實在是一位作家的最大安慰。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亞洲」電影大獎?

一年一度的亞洲電影大獎提名名單又公布了,一直覺得,這個獎項號稱「亞洲」電影大獎,其實無論提名名單或得獎名單,皆嚴重向東亞區傾斜,以今屆為例,最佳電影六齣提名電影,只有印度和泰國各一齣是例外,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及配角,更是中日韓的天下,過往的大獎得主,記憶中也沒有來自東亞區以外的國家。
這不是有點奇怪嗎,印度是世界第一電影生產國,伊朗也盛產名導演,泰國近年也佳作不絕,何以始終與大獎無緣?個人並不認為評審會偏私,但無疑香港雖自稱「國際城市」,但其實視野非常狹窄,傳媒著眼的亞洲電影,也只是中日韓台港而已。即使是電影工作者,視線也只落在與他們關係較密切的東亞地區,看電影的習慣和喜歡的電影形態,其實也就是東亞電影向來的模式,換言之,他們都脫離不了本身的框框,評審時自然也偏向自己喜歡的口味,於是,南亞、西亞或東南亞,在文化背景不同之下,很難打動評審的心,自然難有勝算。
其實問題並不出於評審,而是來自主辦單位,何必要如此托大,硬要代表亞洲呢?畢竟,美國是一個國家,奧斯卡的確可代表美國的電影工業;歐洲電影大獎雖囊括所有歐洲國家,但畢竟歐洲國家都來自基督教文明,文化較相近,不像亞洲般,幾個地區的文化背景南轅北轍,幾乎沒有共通點。既然如此,何不改為「東亞電影大獎」,由文化相近的多個國家爭逐殊榮,橫豎入圍名單跟現時的也相差無幾,不是比現在為顯示「亞洲」的身份,夾硬拉一兩齣印度、東南亞或西亞電影來充撐場面更好嗎?

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美斯得獎的啟示

國際足協的世界足球先生與《法國足球》的歐洲足球先生首度合併,成為新一屆世界金球獎,得獎者是阿根廷的美斯,令大家大跌眼鏡,跌眼鏡絕非指美斯不好,他是「地上最強」的巴塞的首席球星,按理得獎是實至名歸,惟去年是雙數年,亦即是世界盃或歐洲國家盃舉行的年份,按一向以來的慣例,得獎者應是來自得獎國家,落敗國家無論在球會戰績有多好,未能通過大賽的考驗,代表他仍未能更上一層樓。
今年卻是例外,美斯在巴塞簡直是出神入化,但阿根廷在世界盃半準決賽被德國大炒五個一皮,連四強也未能躋身,加上美斯一球未入,表現只算差強人意。美斯的獲獎,似乎從一步表明,大家都承認一個現實,世界盃已不再是水準最高的賽事,奪冠隊伍未必是最好的球隊,只是在這項短途賽事中及時達到巔峰的球隊而已,歐洲球會級賽事才是真正的頂級戰場,因此,在歐洲賽事有好現,比在世界盃有貢獻來得更重要。球會級賽事已開始壓倒國家級賽事。
或許,不想再有爭議,將來的最佳球員還是分開國家級別和球會級別吧,那樣也可以皆大歡喜。
以前,總覺得樂壇有一個統一頒獎禮較佳,但看到這次爭議性獎項,還是覺得,不同機構有不同的準則,所以有不少的結果,可能更能取得百花齊放之效(當然,某些機構豪頒過百個獎,應不在此列),我開始懷念當年分成歐洲足球先生、國際足協世界足球先生及《World Socer》世界足球先生分立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