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把怪論當成學術著作
#MeToo事件,引發了兩才才子的「筆戰」,我們這些花生友,自然樂得有好戲看。
只是,這次的所謂「筆戰」,其實更像是一位才子向另一位才子宣戰,另一位根本就睬你都傻,連回應也懶,無疑令人有點兒失望。而馮氏批評陶氏的最有力的武器,反反覆覆,來來去去,就是對方沒有做Fact Check,資料錯漏百出,有失名作家的專業操守云云。
其實陶氏資料錯漏多,大家也不是今天才「開心大發現」,也不用馮氏提醒,只是要用到沒有Fact Check來批評陶氏的作品,就好像批評港姐沒有內涵,根本就沒有意思。
小時候看報章的專欄,像陶傑這種方塊文章多的是,這些方塊文章的作者,可能一天寫十篇八篇,好聽一點是工多藝熟,難聽一點就是流水作業,他們寫的大多是個人觀點或感受,又或是月旦時事,重視的從來不是資料真確與否,甚至也不是甚麼觀點理據是否正確,而是大家在上下班忙碌過後,看一看這些文章,可以抒發一天積累下來的怨氣,然後翌日又死死地氣繼續捱騾仔而已。這些文章,立場分明,資料也很難言真確,左派的批評蔣介石斂財,指台灣是娼妓之島,右派的說毛澤東是混世魔王,全中國人人企盼國民黨反攻大陸,大家都不會去尋求真偽,總之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而在這種方塊文章中,還有非常獨特的「怪論」,那時最著名的就是《三蘇怪論》和《哈公怪論》,這些文章,都愛以嬉笑怒罵的筆觸來月旦世事,文筆生鬼,極盡娛樂性,大家辛勞一天,看一看怪論,即使是一些不平事,經三蘇和哈公寸一寸,不平事或許依舊,但笑一笑,世界更美妙,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啦!
記憶中,陶氏曾指自己的文章接近「怪論」,而相信大家也從來不認為他的文章是嚴謹的議論文,就像樓下公園的阿伯吹水,大家注意的,從來不是理據是否正確,而是「吹」得是否過癮而已,你會要求樓下公園阿伯Fact Check嗎?
對於陶氏的作品和觀點,我有些贊同,也有很多不認同(其實哪位不是?),陶氏最擅長的,就是捉到大眾的口味,然後用他幽默抵死的文筆,代大家寫出來而已。批評陶氏可以有千千百百種方法,但批評陶氏的資料是否完全真確,是把怪論當學術論文來看待,根本就捉錯用神,抓不到癢處。
當然,我並不排除馮陶二人根本就是扯貓尾,利用「筆戰」吸引人看《蘋果》(鬼叫《蘋果》年年蝕錢咩),不過我也不會認為自己「枉作小人」,畢竟方塊文章的世界,從來就是遊戲一場,至少我也可利用此機會,吸一吸Like或嬲,算是大家各取所需吧,哈哈!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