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事忙,要到很晚才看到有關謝安琪的新聞,也沒放在心上,不就是一個師奶跟朋友吹水,談談自己的見解而已,退一萬步說,即使她是知少少扮代表,既沒存心害人,也不是為了自己利益,即使不認同,也就笑吓就算,好有原則的,至多不聽她的歌就是了,不值大肆鞭撻吧,豈料今天買報紙一看,竟成為《蘋果日報》頭條,我心想,使唔使呀!然後便想到,傳媒也好,網絡世界也好,其實對某一類人似乎「情有獨鍾」。
第一,大家都對那些擁有「光環」的人要求特別嚴格,就如謝安琪,貴為「平民女神」,又是關心時事的歌手,大家對她的要求便比其他歌手如容祖兒等高得多!大家會覺得,嘩!你的歌批判時事喎,嘩!你是貼地的歌手喎,因此一言一行都不能有任何閃失,說錯任何話都「有失身份」!反而對那些經常胡言亂語,亂噏當秘笈的人如大鼻蟲、王三日、荷蘭叻之流,大家接受能力卻很高,即是說錯話,大家都只當作笑柄,而沒有口誅筆伐,這種雙重標準,好聽一點是對某些人「愛之深,責之切」,難聽一點,根本就是寬「優」薄「劣」。
第二,大家在網上世界,其實都愛捨難取易的,對於那些臉皮幾十呎厚的,又或是慣於指鹿為馬的,你罵他,他不是大力反擊,就是闊佬懶理(近期那位律政司不正是用這招嗎?),一次沒用,兩次沒用,大家都知道批評他們不但沒用,簡直就是把石子投入湖中,試問這種徒勞無功的事誰會幹呢?大家學精了,批評那些無權無勢但又對自己名譽重視的人吧,對於那些珍惜羽毛的人,大家知道責備他,往往會獲得回應,甚至「贏得」對方的道歉,容易取得「成功感」!可以想像,謝安琪這句說話,出自白頭詩、Tree Gun之口,《蘋果》肯肯定不會放上頭條,頂多放在政情版笑下就算了,那些專家、院長也不會第一時間仆出來「澄清」吧。
即使大家都打五十大板,大家想像一下吧,誰會更加傷?你踩高牆100下,高牆都不會倒,你踩雞蛋一下,已可把它踩破了!一間小食肆,給你在網上罵幾句,隨時會倒閉,大型連銷店,你怎樣網上號召杯葛,人家也不會有任何損傷!是的,要發揮「影響力」,罵那些沒權勢的人吧,但若想社會更好,你會選擇批評那一邊?傳媒的工作,就是找些小人物來罵以顯示自己的影響力,還是像那們自稱那樣,爭取公義,爭取公平?
日積月累之下,那些有光環的、肯聽意見只會不斷被批評,跋前躓後,動輒得咎,而那些無恥的,反而沒有人批評了,於是出來的感覺,就是前者比後者更不濟!在此情況下,人人都寧當無恥者了!
如此看來,北島的名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是誰做成的?
利申:謝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