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英女王與英女皇

 

伊利沙伯二世離世,意外掀起了「英女王」「英女皇」的辯論。

看KOL的意見,陶傑、馮睎乾都是用「英女皇」(但二人都不認為「英女王」是錯),沈旭暉則用「英女王」,而個人是傾向後者的。

1.若果以翻譯的角度看,King/Queen譯作國王/女王,Emperor/Empress譯作皇帝/女皇,是可以減沙混淆的!當然大家普通寫FB或文章沒有問題,但作為讀過歷史的人(不是歷史專家啦),會預想到有不妥的,因為如果King/Queen及Emperor/Empress都譯作皇帝/女皇,即是法國路易十六及之前的所有King都是皇帝,那麼後來拿破崙成為Emperor,說他是法國第一位「皇帝(Emperor)」,而那段時期被稱為「第一帝政」,便會令人莫名甚妙了,到時恐怕老師們要費一番唇舌了。

2.有人指,「皇」可以同時是「國王」及「皇帝」的簡稱,這大概就是馮睎乾的觀點吧,個人認為這解釋是成立的,但也面對一些問題,英國可以簡稱為「英」,於是「英國女國王」可稱為「英女皇」,「英國國王」可稱為「英皇」,這沒有問題,但有些國家國名很少簡稱,例如瑞典、挪威、丹麥、荷蘭等,當「瑞典女國王」簡稱為「瑞典女皇」,但「瑞典國王」通常很少簡稱為「瑞皇」或「瑞典皇」,於是便要用回「瑞典國王」,明明Queen與King同級,但翻譯過來卻變成「瑞典女皇」及「瑞典國王」,這不是有點不統一嗎?

3.有人認為帝國君主便可稱「皇」,似乎歷中上並非如此,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比神聖羅馬帝國更強盛,但法國只是王國;西班牙殖民地遍布全球,但西班牙君主永遠是國王。在中國也一樣,無論唐朝、後唐、南唐君主都是皇帝,相信沒有人認為南唐是帝國吧?關於帝國,有些是有名有實,有些是有名無實,有些是無名有實,很難一概而論。

4.有人舉「皇仁」、「英皇」作例子,證明以前都用「皇」,但這些人忽略了一點,就是由Queen Victoria開始至George VI,英國國王都兼任Empress/Emperor of India,所以這幾位君主時期用「皇」是沒問題的,但二戰後印度獨立,Queen Elizabeth II便未必可相提並論了。

5.最後,有人話「以前都係咁㗎啦」為理由,但大家都知道,昔日那些蠶蟲師爺水準有幾高,否則就不會把Queen Road譯成「皇后大道」啦!

6.至於為何歐洲大部分君主都是King,只有少數是Emperor,則牽涉羅馬帝國後的傳承,已有不少人解釋過,在此便不再談論了。

2022年9月3日 星期六

略談日劇收視

近日在群組中,突然又掀起了日劇收視的話題,很多人慨嘆,日劇收視每況愈下,亦有人認為,日劇收視下跌,是因為劇本不好、太過公式化和不斷推出續集!

但弔詭的是,現實可能剛剛相反,近年我們公認劇本出色的劇集,由《我家的故事》、《短劇開始了》到《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還有今季的《初戀的惡魔》,收視都只是一般(如果不算低的話),再看看早在幾年的劇集,《四重奏》、《重版出來》等劇集,收視都不算高。

反觀近年收視最好的劇集,離不開朝日電視的無限續集、以大卡司而非劇本取勝的TBS日九,還有那些公式化的劇集,上季和今季的月九,《前男友的遺書》和《競爭的守護者》,劇本都被彈得一錢不值,在群組內也沒有太多人討論,但收視還是前列!

現在感覺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由於收視下跌,電視台為了保險,專挑一些穩陣大路的題材來拍,而不敢拍一些較偏鋒創新的作品,於是觀眾更加沒追看意欲,然後電視台反而更偏向大路的作品。

所以,或許大家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高收視日劇」還是「好看日劇」,兩者未必是成正比的,如果大家認為「高收視日劇」就可以了,可能大家便要接受更多續集和公式了。

講完了我的觀點,不喜勿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