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資源真的那麼重要?

香港運動員,由受薪的足球員到冷門的欖球員,都說政府資助不足。
香港文化人,由作家、畫家到舞台劇演員,都說希望政府能增加資助。
似乎香港體育、文化和藝術各方面的不足,靠政府資助便可解決一切,情況真的這麼簡單嗎?
首先,資源不足真的是壞事嗎?當局者迷,早前看《明報》訪問台灣組合「好好先生」,便道出他們眼中的香港文藝圈:「據我所知與認識,環境與資源很少很少,但喜歡音樂或者有才華的人很多,所以在高競爭力之下,反而刺激每組人的作品都必須更成熟精緻,有點像日本,隨便一組都很好聽。」
別被「文化沙漠」之說所誤導,即使不計古早的金庸、梁羽生和倪匡,亦不計商業味道較重的娛樂事業,近年香港文化界還是屢有佳所的,音樂界有My Little Airport,繪本界有小克、Stella So,文學界有董啟章,評論界有梁文道、沈旭暉,實在不能盡錄,他們大多沒收過政府半點資助,即使在所在界別處於頂峰,也沒因此飛黃騰達,正因為沒有太多利益,但他們向虎山行,反而證明他們的確是真真正正喜歡自己的事業的。
換個角度看,假如政府加強資助,他們真的是得益者嗎?我認為未必,最終這些資助很可能會吸引一批本來對此行業沒有興趣,又最懂得如何跟「官僚」的政府官員交手的人。要知道,我們肥彭口中的「出色的公務員」,執行能力可能不錯,文化素養卻是低得出奇,要他們決定資源分配,他們只會按本子辦事,又或是倚靠該文化事業最有名氣的人,然而通常情況下,該文化事業最公正最有地位的人,通常都不是愛出風頭之輩,那些有名氣的,可能只是最懂自我宣傳,最懂得傳媒合作的人,可惜我們的公務員,哪裏有能力分辨誰是真材實料,誰是自我吹噓?一見那人頻頻上電視,便想也不想地當其是盲公竹了。
結果那些真正喜歡這行業的人,不但沒得到太多資源,甚至可能被那些爭奪資源的人所排擠,情況可能比現在更糟。觀乎近年一些受政府資助的藝術及體育團體,不少皆百病叢生,不是有人中飽私囊,就是出現權力鬥爭,就是最佳的證明。
假如我們的公務員只懂按本子辦事,對文化體育沒有太多認識,增加政府資助只是益了班「蝗蟲」而已,白白浪費納稅人的錢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