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由林書豪說起

林「瘋」(Linsanity)熱潮席卷NBA,美籍華裔的球員林書豪由超級大後備,突然成為紐約人隊的救星,相信無論球評、教練甚至他自己,都想不到會出現這情況。
林書豪彷彿整個籃球生涯都被看扁,雖然中學表現不錯,但沒有一間籃球名校給予他獎學金,以致他只得入讀弱雞大學(籃球方面)哈佛,在大學四年,他的數據不錯,但整個NBA沒有一支球隊對他感興趣,在選秀大會,沒一隊選上他,他只得參加夏季聯賽,盡力爭取表現,然而,即使他在對決選秀狀元禾爾不落下風,即使他被金州勇士網羅,他只能在垃圾時間上場,而且一季後便被釋出,然後今季初又被火箭隊放棄,輾轉來到紐約人,還是兩度被下放發展聯盟。
但問題來了,既然他有才華,為何NBA人人有眼無珠?
第一,大學賽和NBA的鴻溝實在太大了,即使在NCAA大殺四方,來到NBA卻未必更進一步,這種教訓實在太多了,多到不能盡錄,何況哈佛大學不是籃球名校,對手也非勁旅,數據不能作準。其次華人球員甚至亞裔球員,除了姚明之外,其他都沒有表現,而姚明的成功,或多或少靠其76吋的身高,反觀後衛來到NBA,由田臥勇太到孫悅,都未能證明自己。而在NBA,球探和教練看錯人,隨時會導致自己飯碗不保,因此大家都傾向保守一點。
這也帶出另一問題,為甚麼其他亞裔後衛未能成功,但林書豪卻能把握機會?這和成表背景脫離不了關係,中國球員,幾乎千人一面,皆因中國講求的是整體,不講個人意志,不講英雄主義。姚明加盟火箭之初,便明確地指出中美籃球之分別:「你在球隊時你必須明白你是球隊的一份子,如果球隊輸球,那麼你就有責任,如果球隊獲得比賽勝利,那麼只是做了你應該做的。」
在這個槍打出頭鳥的國家,人人以「楊修之死」為誡的國家,運動員被迫否定個體來成全整體,被迫為了大我犠牲小我(這方面可過日本問問何智麗),個性被硬生生地壓下來,球員只能聽上級的指示。中國球隊的領袖,幾乎永遠是場邊的教練,甚至遙控的官僚,而不是球員。當球隊順境之時,時來風送,個個打得識飛;但當球隊遇到逆境,場內卻沒有一肩挑起整支球隊的領袖,沒有帶頭向前衝的一哥,往往你推我讓,潰不成軍,中國,就是欠這種一哥。
這種情況也影響了在外國奮戰的球員,以兩名旅美華人球星為例──姚明和王建民,甫離開壓抑個性的地方,不用為整戰績而犧牲個人表現,帳面成績即時突飛猛進,然而二人獨善其身之餘,始終不能兼善天下,火箭和洋基佳績只能算是不過不失。個人認為,正是二人太過謙讓,不夠「自私」」,以致欠缺領導能力,當球隊最需要他站出來登高一呼之時,他們既不能也不為,他們是出色的大將,卻絕非指揮若定的霸主。
剛好相反,美國球員大概是全世界最自我中心,最愛爭上位,也最不團結的運動員!在球會級賽事,與隊友關係也不像中國般(表面上)密切;美國球員大概慣於大小事務一肩挑,個個都像沒有心臟沒有神經系統,而且上面沒有一個經常指手劃腳的「太上皇」,不用怕動輒得咎,他們的字典裏沒有一個「怕」字,不怕承擔負任(甚至爭著承擔),不怕挺身而出,當落後之時,人人即時顯露猙獰面孔,咬緊牙關跟對手死過,這時候的美國隊,才是最可怕。於是我們發現,林書豪即使面對更高更壯的對手,一樣敢切敢過,若換成中國球員,恐怕會一味投外線了,我們也發現,林書豪即使只是新人,但一樣夠膽指揮隊友,發揮控衛的大腦作用,皆因他是美國人。
然而,由於他畢竟是華人,又受過良好教育,不會像一般NBA球員那樣自大,也不會一味只懂向前衝,只顧自己的數據。作為華人,他會比其他球員更明白團隊的重要。林書豪,正好集中美的長處於一身。
當然,數場比賽實在不代表甚麼,各隊也會重點「招呼」他,尤其是他今季才可些出場機會,嚴格來說還算新人,還未面對「二年生撞牆期」的考驗,但他至少向世人證明,華人後衛一樣可以在NBA闖出名堂的,他未必可以成All-Star,但當個稱職控衛,已經是一項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