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因為史坦 所以我談論史坦
掌管NBA已30年,71歲的史坦終於在2月1日引退,在有些人(特別是王建祥)眼中,史坦是一個「大壞蛋」,不錯,在史坦王朝期間,NBA球星輩出,佐敦、高比拜仁、勒邦占士等都成為球迷追捧的偶像,但成也造星,敗在造星,史坦被指運用影響力改變球證執法,球星常獲球證特別眷顧,幾乎成了碰也碰不得的古董,也製造了不少「冤假錯案」,這方面,薩克拉門托帝王肯定感概良多。此外,在他任內,NBA史無前例地出現兩次罷工,令勞資關係緊張,一些球員認為他是資方剝削球員的罪魁禍首,馬布里甚至指他是一個「卑鄙小人」和「大騙子」。
然而,作為遙遠東方一個小城的球迷,當我們評論史坦功過的時候,有否想過,為甚麼我們會評論他?
且把時鐘撥回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時的NBA可不是這樣的,NBA在美國三大球賽中敬陪末席,被視為濫藥的溫床,即使魔術手莊遜和小鳥布特初露鋒芒,NBA在美國的受歡迎跟今天相比還是差天共地,NBA總決賽甚至沒有電視台直播,今天的香港球迷很難想像,當年香港沒有人買NBA球衣或球鞋、潘克廉或何守信主持的NBA節目掀不起半點波瀾、報章的體育版寧願花大篇幅報道東昇對愉園的聯賽也不肯用寶貴的版面來報道NBA戰果。大家認識的球員來來去去就是莊遜、布特、渣巴、J博士和摩西斯馬龍,五隻手指數得晒,更沒有人有興趣知道誰是 NBA總裁(答案是Larry O'Brien,問維基的)。
但八十年代中後期開始,情況漸漸改觀,NBA化身羅馬帝國,不斷東征西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也不是一人建成,過程中Nike、麥當勞、米高佐敦統統都有功勞(對香港人來說還包括張丕德),但史坦的影響肯定不能抺殺。史坦曾修讀歷史和法律,我不知他的視野和謀略是否源於此,在他的經營下,NBA的發展確實一日千里,他很幸運,甫上場,NBA便迎來4位傳奇巨星--奧拉祖雲、巴克利、史托頓,還有米高佐敦,史坦也充分利用米高佐敦的名氣,令NBA在美國地位得以逐步提升,站穩陣腳後,而史坦開始他的擴張大計,首先他是NBA球星組成Dream Team出戰奧運的幕後推手,此外,他也積極在外地舉辦季前熱身賽甚至常規賽,派球隊出戰猶如世界球會盃的麥當勞盃,又把NBA版圖擴展至加拿大,一切一切,為的就要吸納全世界的球迷,與足球爭一日之長短(他大概已不把棒球和美式足球看在眼內了)。
與此同時,NBA也將目光放在海外球員,昔日NBA盡是美國球員天下,到了90年代,各隊開始力爭海外球員,中國的姚明、澳洲的保格、意大利的巴蘭尼,紛紛成為選秀狀元,德國的奴域斯基更成為07年MVP(其實之前兩奪MVP的拿殊也是加拿大人),伴隨著海外球星地位的提高,海外球迷對NBA的關注度也水漲船高,再回看乒乓球的情況,更令人讚嘆史坦目光之遠大。
沒有史坦,可能我根本不會留意NBA,對其戰果漠不關心,當然更不會有閒情逸致去討論NBA總裁的功過,我們談論著他,代表他已成功令我們的目光轉移至NBA,換言之,他已經達成目標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