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殘奧都強調金牌榜係咩心態?

 

成日話體育比賽最重要的不是勝負,而是參與過程同體育精神,但你知我知單眼佬都知,講就好聽,但最後大家重視的仍然是誰勝誰負。

即使是強調宣揚和平友愛的奧運會,近年大家著眼點都是勝負,中國在金牌榜領先,有些人很高興,美國人最後一天在金牌榜反先,又有另一些人很高興,大家重視的,都是勝負。雖然偏離奧運原意,也不必厚責,畢竟我得承認,看到香港運動員奪金奪獎,我也會感到很興奮,明明自己從沒付出過任何東西,但也感到與有榮焉!

不過,來到殘奧,竟然還有傳媒大事報道中國在獎牌榜領先,「好威水」!我真的覺得有些人「窮得剩下勝利」了。

殘奧會,雖然可說是另一個奧運會,但本質上是有別的,一些本身有殘障的人,能夠克服種種困難,繼續參與運動,本身已經是一種勝利!而這些運動員,是很少機會可以參與大型賽事,特別是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殘奧會的設立,就讓這些運動員也有參與大型運動會的機會,因此殘奧會的本質,是真真正正重在參與。

當然比賽還是會分勝負,我們看到香港運動員拿獎也很高興,或許勝負還是重要,但不是唯一,不是用來展示某些觀念的功具(比如愛國主義)。因此獎牌榜幾乎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殘奧會並不是比較國力的場所(其實奧運也不應是,只是大家都接受了,相信很難改變了),要淪落到利用傷殘運動員去宣示某些觀念,去展示國力,其實好核突,也可好可悲!

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奧運賽後檢討2:香港表現優異 結構性還是偶然性?


說到奧運,今屆香港人格外投入,其實除了香港,中國及
台灣的成績都比上屆大幅進步,這有多個理由,首先在亞洲舉行,對亞洲運動員會較有利,第二是這些地區的疫情都相對較輕,運動員受到的影響較少,當歐美選手被疫青打亂訓練及部署的時候,在此消彼長下,自然較着數。但假如下屆奧運回復「正常」,香港及台灣能否保持今屆佳績,我不敢說不可能,但難度並不低。

今屆香港破了多個紀錄,拿了回歸後第一金、一屆拿多過一面獎牌、有運動員一屆拿兩面獎牌,有運動員在不同屆數拿到獎牌、在團體賽拿獎牌、在奧運主項(即游泳、田徑及體操)拿到獎牌,都是史無前例的,成績實在好得令人難以置信。但觀乎香港歷屆的得獎項目,除了乒乓球之外,其他項目都是靠一位運動員奪獎,換言之,那不是結構性的優勢,而是偶然性的優勢,某年出了一位天才運動員,便有機會爭牌了,那位天才退休後,又回復平靜,而不像美國的田徑、英國的單車或日本的柔道,是整個團隊都強大,當然,我不奢望有運動項目是屆屆都得獎的,但只希望香港能發展一項運動,是每一屆都屬列強之一,那便證明該項目根基深厚,而非靠一兩位天才運動員來爭獎。

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奧運賽後檢討1:美國根基雄厚 失準依然領先獎牌榜



奧運終於圓滿結束,美國在最後一天趕過中國,登上「金牌榜」(不是獎牌榜)的榜首,相信令不少人恨得牙癢癢——雖然我懷疑美國大部分人根本不Care!

雖然成功登頂,但其實美國運動員整體表現不算很理想,田徑游泳雖然合共拿了十多面金牌,但其實表現令人極度失望,游泳雖拿了11金,但卓塞爾及萊德基已合共拿了7金,換言之其他美國選手只拿了4金,田徑更只拿7金(2019世界田徑賽,美國拿了14面金牌!),男子在徑賽一面個人金牌也沒贏到,4x100米入不到決賽更是丟架。美國在「金牌榜」之所以能成為冠軍,靠的是射擊、摔跤、球類項目保持水準而已。

個人認為,新冠疫情對運動員備戰的確有影響,射擊、摔跤等項目能保持水準,正因為涉及運動員較少,需要的場地也不大,疫情期間大可長時間困在場館練習,而田徑及游泳卻未必可以。

同樣情況也在日本出現,日本金牌大豐收,拿了27面金牌及58面獎牌都是史上新高,自然可喜可賀,但佳績來自柔道(9金!)、摔跤、體操及滑板等項目,但在游泳及田徑表現只屬一般!相信原因也跟美國差不多。

另外,團隊球類項目,美國表現沒有失常,男子籃球、女子排球、女子籃球、女子三人籃球、女子沙灘排球及女子水球皆贏得金牌,棒球及壘球拿銀牌(皆敗旒日本),女足拿銅牌,可見一向强調個人主義的美國,在最強調團隊拿作的項目,成績極佳,反觀某個強調「和諧團結」的國家,一面團隊獎牌也拿不到(不計小球),反差實在極大!證明合作和信任不是靠口講的!另一方面,這些運動不是靠一兩位天才選手,而是最講求根基的,那些加勒比海國家,可以訓練一些天才的田徑運動員,搶走美國不少金牌,但很難訓練出一支強大的球隊去威脅美國(連古巴近年女排和棒球都大不如前了),令美國的競爭對手少得多。


2021年8月3日 星期二

美國在獎牌榜「造手腳」?

奧運快將完結了,如無意外,中國的金牌數目應會繼2008年奧運之後,再度超越美國,而當年的「爭議」,又再次出現,有網媒大事報道,美國的獎牌榜是以獎牌總數來計算,因此美國依然是榜首,懷疑美國人「輸不起」,在獎牌榜造手腳!

然而,這個「爭議」其實已經講到口臭,我每屆奧運都會寫一次,今天又要再次強調,美國每一屆奧運(至少在我留意美國傳媒開,即九十年代),美國都是計獎榜總數的,只是以往很多屆,美國金牌和獎牌總數都是第一,所以大家才不察覺而已。大家當然可以不同意這種排列方法,但卻不能因此而認定美國今屆特意「造手腳」!

就如上屆,若計算金牌總數,美國是第一,但中國卻屈居英國之後排第三,但在「美式獎牌榜」上,中國因為獎牌總數較多而排第二,難道美國又同中國有親,刻意為中國「造手腳」?

以前看過一段資料,指其實奧運起初根本沒有官方的金牌榜,因為奧運精神,是要讓不同的人進行交流和對咶,是要淡化國家民族之間的分野。現今人人談論金牌榜獎牌榜,只着重奪金奪獎,甚至連奧運官網,也不免「從俗」要出埋金牌榜,其實剛好與顧拜旦的理想背道而馳。

說到底,金牌數目也好,獎牌數目也好,都不過是數字遊戲,十幾廿年後誰會記得,正如大家說得出1956年奧運獎牌榜或金牌榜首位是哪個國家嗎?大家依然會記起某些出色的運動員,如劉易斯、費比斯、歌蔓尼茲,因為奧運的焦點從來是運動員,而不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