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英格蘭足球並沒有衰落

一如預期,英格蘭出局了,作為堅定的英格蘭粉絲,我只失落了一晚,翌日便沒事了,畢竟,看到他們今屆的表現,即使過了這關,也很難相信他們能走多遠。
我也相信英格蘭上下都很「滿意」這戰果,因為與其要被淘汰,至少現在可以大大聲把責任推給球證,就像歷屆世界盃,英格蘭球員都不用負責,因為每次出局都只因一些「意外」:86年敗給「上帝之手」、90年及06年敗於十二碼、98年敗於施蒙尼的「詭計」、02年敗於朗拿甸奴的「幸運」遠射,94年無得賴,於是只好找領隊泰萊祭旗。
而且今屆以後,德國再不能用66年的「溫布萊入球」大造文章了,因為一切都本利歸還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用今日的科技,也無法肯定當年英格蘭那球是否入球,但今屆英格蘭那球,卻是百分百入白界的,兩者其實不應混為一談。)
每一屆當英格蘭出局之時,總會有慨嘆,為何英格蘭足球愈踢愈差?真的嗎?其實未必,根據《足球經濟學》的數據顯示,英格蘭每一任領隊,即使被評為最差勁的泰萊和麥卡倫,任內球隊的戰績都相差不大,再看看世界盃的戰績,由82年開始,除了94年那屆未能躋身決賽周外,其餘都很「穩定」,總能在小組出線(雖然每次都很驚險),又總是未能打入決賽,成績介乎十六強與四強之間,其中又以八強次數最多(4次),換言之,英格蘭足以成為最好的十支球隊之一,卻未必是最好的四、五支球隊。
英格蘭足球的位置,不是跟這個國家的位置差不多嗎?是G8成員國,但肯定當不了G2。再看看人口,在足球發達國家之中(即不包括中印美俄),英國的人口要比德國、巴西和少,大概跟意大利和法國差不多,但別忘記英國還要分成四支球隊(當然,這是英國人自已要求的,可不能怪責別人)。正如人口不足荷蘭,即使天才球員輩出,但總是贏不了世界盃冠軍,證明小國寡民可能是道家的理想國度,但肯定不是足球的理想烏托邦。
大家對英格蘭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源於兩點:一‧我們曾是英國的(海外)子民,二‧英格蘭的確曾是世界球壇的霸者。關於後一點,大家似乎忘記了,那時英國也是世界強權,而足球也是由這個國家四處傳揚出去的,佔有發展上的先機。
正如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所說,昔日的大英帝國是超出了她應有的影響力,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並非衰落,而是回到這個國家人口及資源所應有的位置而已(大意),英國足球也是同一道理,她並沒有「衰落」,昔日的強盛並非「常態」,是歷史的「偶然」,現在英格蘭的位置,才是其真正實力的展現。
當然,我不會因為英格蘭並非世界最強而離棄她,因為世界球壇有了英格蘭,才特別有趣,正如南非世界盃,假如沒有了英德之戰,十多廿年後,大家還會有記憶嗎?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