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艾佛遜正式向球迷告別了,在退休儀式中他驕傲地:「當初我做這些事情時,還得被處罰,不過現在我要很光榮地說,是我改變了這個聯盟的比賽和文化。」他說的改變,是指刺青、髮形等等,但艾佛遜改變NBA,又豈止這些?
首先,我據自85年起選秀前五名作一統計,96世代以前,選秀前五名,只有4名是6呎4吋或以下,分別是90年的彼頓(第二位)及Chris Jackson(第三位)、91年的堅尼安達臣(第二位),以及94年的Jason Kidd。
然後,我們看看看96年之後,選秀前五名,共有18名是6呎3吋或以下,分別是96年的艾佛遜(第一位)、馬貝尼(第四位)、97年的比立斯(第三位)、Antonio Daniels(第四位)、98年的碧比(第二位)、99年的法蘭西蘭(第二位)、巴朗戴維斯(第三位)、02年的Jay William(第二位)、03年的獲特(第五位)、05年的迪朗威廉士(第三位)、基斯保羅(第四位)、費頓(第五位)、07年的Mike Conley(第四位)、08年的羅斯(第一位)及韋斯布洛(第四位)、09年的Ricky Rubio(第五位)、10年的禾爾(第一位)及11年的艾榮(第一位)。顯然,90年代中期是個分水嶺,矮個子出頭的機會大得多。
再深入分析選秀狀元的身高,這個趨勢更加明顯:85年伊榮(7呎/中鋒)、86年Brad Daugherty(7呎/中鋒)、87年大衛羅賓遜(7呎1/中鋒)、88年曼寧(6呎10/大前鋒)、89年Perris
Ellison(6呎9/中鋒)、90年高文(6呎10/大前鋒)、91年拉尼莊遜(6呎7/大前鋒)、92年奧尼爾(7呎1/中鋒)、93年韋伯(6呎10/大前鋒)、94年格連羅賓遜(6呎7/小前鋒)、95年祖史密夫(6呎10/大前鋒)、96年艾佛遜(6呎/控衛)、97年鄧肯(6呎11/大前鋒)、98年奧羅獲籣迪(7呎/中鋒)、99年布蘭特(6呎9/大前鋒)、00年馬田(6呎9/大前鋒)、01年布朗(6呎11/中鋒)、02年姚明(7呎6/中鋒)、03年勒邦占士(6呎8/小前鋒)、04年侯活(6呎11/中鋒)、05年保加特(7呎/中鋒)、06年Andrea Barganani(7呎/大前鋒)、07年奧當(7呎/中鋒)、08年羅斯(6呎3/控衛)、09年格里芬(6呎10/大前鋒)、10年禾爾(6呎4/控衛)、11年艾榮(6呎3/控衛)、12年Antony Davis(6呎10/大前鋒)、13年Anthony
Bennett(6呎8/小前鋒),可以清楚看到,廿多年來,佔了大半是中鋒和大前鋒,身高起碼6呎9,但08年起,4年間卻一口氣出了三位身高6呎4以下的控衛狀元,這說明甚麼?
當然,人才的分布年年不同,或許某年出色的中鋒多一些,某年優秀的前鋒較多,但突然出現多位控衛狀元,肯定不只是「啱啱遇著剛剛」那麼簡單,我有理由相信,96年是關鍵的一年,那一年,NBA實在沒有太多高佬可選,那年選秀的第二位是甘比,一名防守出色但也只懂防守的中鋒,便可見一斑,而艾佛遜又實在太吸引,於是費城76年放手一摶,當然,改變也是「循序漸進」的,頭幾年,雖然艾佛遜得分方面沒令人失望,但未能提升球隊戰績,所以球會對矮個子還抱觀望態度,但隨著艾佛遜展現其個人魅力,加上費城逐漸成為NBA勁旅,球會領導層對矮個子也由普遍看淡慢慢變成正面了,這反映在選秀會上的選人策略。
與此同時,90年代中後看艾佛遜打球的小子逐漸長大,這些身手靈活的矮個子,也開始相信自己的身高不是成為球星的障礙,於是,2000年後,一股控衛潮席捲NBA……這或許不是艾佛遜個人的功勞,但他的出現,無疑改變了球會管理層的看法,也加強了小個子們的自信,近年美國球壇後衛人才輩出,反而中鋒來來去去就是侯活侯活和侯活,背後可能有一籃子的原因,但艾佛遜的影響,我只能用三個字來形容:非常深遠。
題外話,假如NBA球會領導層也像某些高官那樣,永遠依據過往的所謂「經驗」去作選擇的話,相信NBA永遠也不會進步。
原文刊於評台:www.pentoy.hk
我覺得佢好波過KOBE
回覆刪除rose球鞋
回覆刪除nike 氣墊鞋
nike 路跑2014
jordan 鞋
lebron james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