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場指揮官,猶如被人落了魔咒一樣,近有蔣世豪跳樓輕生,遠有數年前譚兆偉自殺未遂。再往上溯,一代球星胡國雄在退役後發展也未如理想,昔日中場指揮官之中,似乎只有山度士退役後可另創一番事業。(近日又再進出法庭的張子岱雖然不算中場指揮官,但也是中前場的重心球員,勉強也可計入內。)
中場指揮官的問題,也是香港球壇的一面鏡子。有人歸咎於足壇沒有完善的退伍制度,但我想問一句,在本港,除了公務員外,哪個行業會照顧員工退伍後的生活呢?或曰:香港足球員只有十多年職業生涯,比其他行業短得多,但大部分足球員只有中學學歷,月薪往往可達三數萬,踢足十多年,不是比一位中學畢業,收入一萬上下的人工作三十年更多嗎?何況足球員可早一步儲到一筆資金去發展另一番事業呢?
有人則歸咎於政府支援不足,但觀乎外國,英德西意,政府似乎也沒有花太多錢去「資助」足球員,前英國「國寶」加斯居理理財不善,以致生活潦倒,英國政府也沒有因他曾為英格蘭立下豐功偉績而花費公帑去接濟。
個人認為,中場指揮官的「魔咒」,源於本港獨特的足球生態環境。一般而言,中場指揮官是全隊技術最出眾的球員,在外國,由於競爭太激烈,球員技術即使多出眾,強如施丹也不敢怠慢。但香港則不同,競爭太低,不少球星單靠個人技術已足以鶴立雞群,訓練不必認真,且往往是全隊最高薪的球員。久而久之,這種球員往往不會注重紀律,連自己也管不好,如何管好別人?於是一來令生活更加混亂,二來退役後也很難往教練方向走,觀乎現今的教練,球員時代大多不是球星,反而工兵型的卻不少,正因為工兵型球員是一隊中最注重紀律的球員。
何況薪金優厚,球員風光之時哪會為退役後作打算呢?而不幸的是,這幾位中場指揮官又不是能言善道之士,於是又不能向評述方面發展(大概這些球場上的王者都不慣也不屑靠言語來討好他人吧),記得亞視曾找過譚兆偉當客席評述,但他那沙啞的聲音實在嚇死人!欠缺長遠計劃,在退役後只好往足球以外的興趣發展,往往就是開酒吧,但去酒吧蒲與開酒吧卻是兩碼子事!於是往往蝕本收場,與球員時的要風得風形成強烈的對比,讓這些球星一步步往悲劇的結局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