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正式展開,大家看了多天比賽之後,相信會對一支參賽隊伍感到興趣,就是ROC,初看的時候,還可以為東京奧委會如此傷害中國人的感情,竟容許Republic of China的名字在奧運會上出現,後來才發現ROC是指Russian Olympic Committee,因為界反禁藥組織2015年發布調查報告,認定俄羅斯系統性地讓運動選手使用禁藥,至今情況仍未有改善,被裁定在東京奧運不可出現俄羅斯國名、國旗、國歌及其他國家象徵,只能以「ROC代表隊」之名出戰東京奧運。
然而,奧運比賽了多天,這種安排有否帶來極大的不便呢?觀眾是否感到欠了某些東西呢?其實是完—全—沒—有!換個角度來想,其實國名、國旗、國歌等等,在奧運上真的是「必需」嗎?
還記得那些年,奧運之父顧拜旦在創立奧運之時就說過,要讓奧運會成為運動員的奧運會,而非國家的奧運會,無論菲比斯或保特,拿的金牌理論上都是他自己的,而非那個國家的。這樣想來,奧運的頒獎禮,奏國歌、升國旗等,都在有意無意之間加強國家意識,其實不正是與顧拜旦的理念背道而馳嗎?
正如我們看溫布頓網球賽、PGA錦標賽等等,關注的都是「誰人」拿冠軍,而不是「哪個國家」的運動員拿冠軍。既然奧運不想宣揚國家主義、操弄民族意識,那麼不是應該學習這些賽事,讓奧運的焦點不再落在「國家」,而回到運動員身上嗎?
推而廣之,雙打項目更應該讓不同國家的運動員自由配對,就像今屆溫布頓,台灣網球選手謝淑薇便與比利時的Elise Mertens合作拿到女雙冠軍了。
當然,團隊運動比較難搞,總不成任由全球球員自由組隊,雖然我的確很想看C朗配美斯配尼馬再配麥巴比的組合,但那樣恐怕會出現「抱團」的情況。那麼,不如奧運會不再有團隊比賽吧,橫豎奧運足球賽總是雞肋,棒球賽水準更絕非頂級,籃球賽受注目程度也遠不如NBA,加上奧運會近年賽事一直有增無減,不如放棄這些雞肋賽事吧,而我肯肯定,C朗不會因為未能參加奧運而感到可惜,夏登也寧願要NBA總冠軍而非奧運金牌。
不過我也知道這個建議奧委會連想都不會想,好簡單,奧運會很多賽事都並非觀賞性的(我就唔信你好鍾意睇現代五項),假如沒有「國家」或「民族」的歸屬感加持,那些「忽視體育迷」才不會有興趣觀看呢,正如不是江旻憓晉身八強,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沒興趣留意重劍呢,那麼說來,現在的奧運會,是窮得只剩下國家了,剛好與顧拜旦的理念相反,哈,世事就是如此諷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