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世界盃啟示錄

世界盃曲終人散了,一屆沉悶的賽事,不過也讓人有一些啟發的。
一‧正如NBA的魔術手莊遜說過,贏取冠軍要靠三樣東西:防守、防守和防守。這在足球似乎也通用,阿根廷有前無後的打法,結果遭遇大敗;西班牙的控球的確很好,但也是歷屆入球最少的冠軍隊;荷蘭摒棄了進攻式足球,反而能相隔22年後再入決賽;決賽是史上其中一場最污穢的決賽,破紀錄的不是入球量,而是球證出示紅黃牌的數字,荷蘭球員的穿心腿,令一向欣賞荷蘭的我也搖頭不已。
二‧大家似乎忘記了,世界盃是一項短途賽事,最多只踢七場,跟聯賽的數十場不可同日而語,而且緊接漫長的球季之後進行。歷史也顯示,不少球隊主力,在聯賽已筋疲力盡,在世界盃已成強弩之末,相反,在世界盃表現一鳴驚人,後來在聯賽卻不再有驚喜,因為兩者的性質有別,於是,競爭最激烈的英超,大部分球員表現皆未如理想,反而平均水準較遜色的德甲,競爭較低,又有歇冬期,球員反而有好表現。最極端的例子是02年的朗拿度,由於養傷一段長時間,在世界盃可以逸待勞,射入自70年以來最多的8球紀錄。
這種情況其實在棒球界也一樣,公認水準最高的美國MLB,在世界經典賽(相等於棒球界的世界盃)卻沒甚表現,不要說美國,連擁有大量美國職棒球員的多米尼加、波多黎各也令人失望,頭兩屆的決賽隊伍(日本和古巴、日本和韓國),美國職棒球員十隻手指數得晒,但我們會說日本職棒賽力更勝美國嗎?當然不會。
所以大家或許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世界盃已不是世界最高水準的足球賽了,其平均水準已被歐聯超越。世界盃的重要性,更多源於其四年一度,因此大家覺得更珍貴。
三‧有重心的球隊表現往往表現較佳,因為不用培養默契,於是,我們可見西班牙有七位主力來自巴塞,德國近三季成績都比我們預期好,正是因為不少球員來自或曾効力拜仁,英格蘭成績較佳的時期,就是以曼聯球員作主力的時期。《足球小將》式由各隊一兩位精英組成的球隊,只是「明星隊」,卻不是爭標的理想組合。
四‧青訓還是最重要的,當英超球會只懂花錢買球員,國內還哪有年輕球員可接班?西班牙和荷蘭擁有成功的巴塞及阿積士青訓系統,因此出色球員源源不絕。
五‧當決賽是由阿積士系統球員出戰巴塞系統球員,全世界有一個人最高興,他就是曾効力這兩隊,並為其後來發展出力甚多的球王--告魯夫是也。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