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多餘的主客制







現在興講主場,選舉論壇有主場,新聞有主場,天水圍儼然成為梁特及其禁衛軍的主場,連足球聯賽也實行起主客制來。


熟悉香港聯賽的球迷都知道,香港一直都沒有主客制,大部分比賽皆集中在香港大球場或旺角場舉行比賽,小時候我曾經在腦海自製主場制,橫豎當年有元朗和荃灣兩支地區球隊(後來還有名字超勁的西貢朋友),愉園英文名是Happy Valley,主場當然是跑馬地啦,那麼加山主場自然是加路連山道的大球場,南華主場就是南華會吧(那麼加山對南華不就是加路連山打吡?),港會主場當然就是港會、警察主場就是花墟(橫豎都沒有人看)……超無聊的幻想,如今看來,絕對是NaiveSimple

然而世事就是如此奇怪,連我都認為主客制不設實際之時,足總卻突然愛上這制度,改變大約始於2007-08賽季,地區球隊和富大埔申請以大埔運動場作為球隊主場,後來陸續有地區球隊升上甲組,並順理成章以該區球場為主場,主客制漸現雛形。

然而,主客制真的那麼重要,以致非要強制各隊實行不可嗎?顯而易見,主客制是以英國和歐陸聯賽為藍本,著眼點是提高市民對地方的歸屬感,從而吸引球迷入場支持所屬地區的球隊,可惜足總諸公只見樹木不見林,看不到歐洲大部分球隊都歷史悠久,且大多由地區體育組織發展出來,與地方的關係既密切又長久,但香港的球隊,除了屯門、南區及元朗(大埔剛剛降班了)外,其他球隊都與地區沒有聯繫,夾硬分配主場,猶如盲婚啞嫁,歸屬感卻不可能憑空而生。

我記得中學時硬被學校分配到某個社,看著老師在校運會聲嘶力歇地帶領我們嗌加油,我卻沒神沒氣地虛應了事,寧願跟別社的死黨玩,又或偷望鄰社的靚女,假若我的學校也有「愛字輩」,相信我已被打成「社奸」了。

香港實在有太多不利主客制的限制了。

首先,這個城市太細,不少人經常轉換工作和居住的地區,對所屬社區的感情未必很大,跟歐洲人對本身地區的關係不可同日而語,而我亦相信,不少住在屯門的居民,也寧願捧南華而不會捧屯門。

其次,分配主場根本沒有顧及歷史因素,例如在國共對峙的五六十年代,東方的「地盤」一向是九龍區,鄰近國民黨基地石硤尾的旺角場猶如球隊的主場,但今屆卻慘被編配到荃灣的城門谷。而「主場球隊」對球場沒有任何控制甚至話語權,也是一大敗筆,南華以大球場作主場,但大球場的大爛地顯然不是該隊的責任,但外隊卻分分鐘入了他們數,你說有多無辜!

環顧全球,主客制也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比香港大得多的台灣,其籃球和棒球聯賽(台灣足球水準太低,不能作為例子),也不是實行真正主客制的,半職業籃球聯賽SBL基本上都是在台北舉行的,職業棒球賽CPBL,雖然也有分主場,但其實大多是全台到處跑的,義大犀牛是高雄台南雙主場,兩個地區根本沒太大聯繫,而兄弟象的球迷更是遍布全台,而非集中在「主場」台北。

再看看日本,其職棒聯賽也不是百分百主客制的,贊助企業跟球隊的關係,比地區更大,我們記得巨人隊的老闆是讀賣新聞,卻幾乎忘記其主場是東京。即使在英國本土,前往奧脫福看球,不少都是從英國各地坐數小時火車來捧場的,不少小城鎮球隊都面臨球迷流失的殘酷現實,在交通愈來愈發達,電視轉播愈來愈普及的今天,主場和社區的關係已經愈來愈模糊。

香港球季快將開鑼,說好的「香港超級聯賽」尚未見影,但自2010年起實行的主客制卻已一再受到衝擊,升班馬東方沙龍堅拒以城門谷運動場為主場,最終獲編排只有3場比賽在城門谷舉行,其餘逾半「主場」比賽獲編到旺角場。而拒絕用小西灣運動場的愉園,則有8場「主場」比賽落戶大埔運動場,所謂的「主客制」名存實亡。我不奢望足總可以重振香港足球的聲威,只希望足總不要再炮製另一件多餘的事,已經功德無量了。


1 則留言: